基本簡介
大王鎮 位於芮城縣中部,地理坐標為北緯34 ° 37 ′ 50″-47 ′ 50″,東經110 ° 30 ′ 10″-34 ′ 45″,北倚中條山,南臨黃河。轄25個行政村,77個自然村,人口3萬人,總面積113.6平方公里。耕地59737畝,水地3.2萬畝。
自然資源
大王鎮自然資源得天獨厚,生態環境優越。位於最北端的方山景區風光旖旎,景色秀麗,山勢奇特,山高林密,潺潺泉水、美麗瀑布,玉帶天街、2600多年古銀杏樹、1300多年的白皮松等眾多自然景觀,是集旅遊、休閒、娛樂為一體的天然生態風景區。北有南辿自流灌區,中部有雙萬畝井灌區滋養著3萬大王人民。
人文文化
大王鎮民風淳樸,文化底蘊深厚,歷史傳說眾多。有新石器時代的金盛莊遺址,開闢了黃河流域人類使用陶器貯藏物品的先河。有早於永樂宮的下方寺、龍王廟、玉泉觀;有盛唐興建的靖道院等。近有紅色旅遊聖地抗日名將楊振邦屯兵的雪花山,遠有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出山前的戰略要衝方山。
經濟發展
近年來,大王鎮樹立打造縣西經濟重鎮的發展理念,依託資源優勢,著力建設生態、經濟、社會相和諧的新大王,促進大王政通人和、繁榮穩定。
1、蘋果基地。 大王鎮栽植紅富士等優質蘋果2萬畝,上坊、韓卓、小池、觀後等村為蘋果生產專業村,示範園200個,年產優質蘋果5000餘萬公斤,遠銷東南亞。南辿3000畝紅富士蘋果通過有機食品認證。
2、菊花特色產業基地。 依託大王菊花生產協會,全鎮發展藥菊、荼菊7000餘畝,年增加藥農收入1400餘萬元,集種苗供應、栽培管理、收購、加工、銷售一條龍服務,產品遠銷浙江、廣州、亳州等大型食品、藥材市場。
3、生態林基地。 全鎮在沿山、黃河二台階地退耕還林1.6萬畝,植松柏、核桃、杜仲、花椒、國槐、刺槐、楊樹、桐樹等多種林木,通道綠化45公里,栽植片林240畝,防風綠化100公里。
4、乾果基地。 沿山前坪、小花、南辿、雙橋、橋坪等村發展核桃、棗、花椒生產,1700公頃核桃2006年通過有機食品認證。
5、無公害香椿加工基地。 依託前坪、南辿沿山一帶生產的紅香椿建立無公害食品加工廠-鑫峰食品廠,年加工紅香椿100多噸,受益人均增收1200多元,企業被評為國家、省、市先進企業,產品被工商評為放心食品。
6、大力發展特色養殖,為城鄉人民提供豐富的肉、蛋、奶產品。
(1)養豬基地。小池、韓卓、觀後、金盆等村為主規模養豬。百頭以上豬場7個,全鎮豬存欄6500餘頭。
(2)養牛基地。前坪、陳常等村為主的晉南大黃牛養殖發展勢頭良好 ,全鎮存欄超過1000頭,為名優牛種--晉南大黃牛保存繁育基地。金盆村生態奶牛36頭。
(3)養雞基地。以新興、觀後、觀莊等村為主的肉雞、土雞養殖,存欄10萬餘只,特別是方山景區綠殼蛋雞養殖為農民又創出一條致富新路。
2012古仁、樊莊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新修機耕道路23公里,整修農路10公里,栽植防護林1萬餘株,補栽速生楊樹2600餘株,鋪設輸水管道3萬米,改造深井3眼,新修U型渠道5000米,改造中低產田8600畝。完成大禹渡西乾二支、西乾二分支渠道建設占地120畝地面附著物清障工作,西乾二支4700米、西乾二分支3700米主幹渠道建設工程如期完工。修復、改造小花、磨澗、韓卓、橋坪等村機井10眼,鋪設輸水管道5000米,修整蓄水池3個,擴大灌溉面積860餘畝,解決了雙橋、磨澗等村3000餘人的吃水用水難題。
二、打造四大農業產業板塊,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。
實施現代農業戰略,著力打造“蘋果、核桃、菊花、香椿”四大特色農業板塊,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。
蘋果產業提質增效。圍繞旅遊公路南辿片區實施蘋果間伐、清園、塗乾等現代果業生產技術210畝,鞏固去年示範園建設成果,實施增施有機肥、果實套紙袋、鋪設黑色地膜等其它管理措施,帶動其餘各村發展標準化生產示範園500餘畝,實施現代蘋果標準生產的示範園無論是從園貌的整齊度、蘋果的品質、產量、效益、長遠發展等方面產生了突出的變化。
大力發展核桃產業。積極做好觀後、觀莊千畝核桃經濟林提檔升級工程,投入資金30000餘元、投工400餘個補植補栽優質核桃苗15000餘株,整理幼苗隔離帶10000餘米。在沿山的大王、南辿、小花等村新栽核桃幼苗2000餘畝、60000餘株,整理隔離帶20000餘米。
菊花產業經濟效益凸顯。引導鼓勵民眾發展菊花8500餘畝,現有菊花收購與加工廠8個,年加工銷售菊花500多噸,總產值達到3000多萬元,幫助農民人均增收1000餘元,畝效益最高達到10000元,解決15000個半勞力短期就業,日均純收入達到100—150元。
香椿產業發展勢頭良好。去年,新興村、金盆村栽植優質香椿苗木200餘畝,育苗100餘萬株,新建香椿大棚5座。引導、鼓勵並扶持王龍、蘇衛國等5名大學生村官創建大棚香椿創業示範園,註冊成立了眾心椿專業合作社,栽植香椿幼苗40餘畝,20萬餘株,並新建2座溫室大棚。目前全鎮育紅香椿苗總面積達到500畝400多萬株。
三、開展環境衛生治理,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。
深入開展造林綠化。投資30000餘元,投工200多個,在觀後溝栽植側柏200餘畝、10000餘株。22.6公里旅遊公路栽植百日紅、國槐等景觀樹木3000餘株,完成通道綠化補植補栽速生楊3000餘株。循環道路兩旁新栽國槐500餘株。
衛生整治成效顯著。投資20000餘元,對垃圾填埋場實施了深挖、擴容。圍繞垃圾場修建60餘米、120餘平方米的隔離牆。投資4萬餘元專門購置了清理垃圾的小型鏟車等設備,在集鎮修建7個臨時垃圾池。對25個行政村,特別是對沿主幹公路村、百梯山、九峰山22.6公里旅遊公路進行環境衛生及垃圾清理工作。